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程 > 正文

外媒:曾是情报一把手,“欧洲政坛新人”迪克·肖夫将接任荷兰首相

部分新聞報導、媒體臉書小編也在標題或內文,直接或間接稱呼罷工的空服員為「18金釵」、「公主」。

台灣大眾對「越南茶」3字並不陌生,但對越南茶的認知卻常來自於媒體謠言、人云亦云以至以訛傳訛。須知,「越南茶」不單只是「以台灣技術在越南土地上種植、製作、產出、回銷台灣」這類台式烏龍茶,而是隱含越南的代表性,包括越南族群、文化、歷史,和具有時空的深度和廣度。

外媒:曾是情报一把手,“欧洲政坛新人”迪克·肖夫将接任荷兰首相

這些在平地種植的茶種提供重要經濟價值,並伴隨越南走過20世紀的幾場戰爭,並讓喝茶成為常民記憶的一部份。註:越南各地還有許多花草茶、藥草茶,不過皆是不含茶葉的「非茶之茶」,所以在本文便無陳述。從越南法屬時代就有生產茶葉銷往法國、中國(中華民國)、和香港的紀錄,50年代北越政權則生產紅茶與蘇聯交易民生物資另外,新住民語是和本土語文並列,讓學生依自由意願選擇,一週一節課,因此完全沒有影響學習總節數,英文和國語文時數也沒因此減少。教育部近日製作懶人包,解釋新住民語是「多一種選項」,學生可依個人需求自由選擇。

依法學校必須尊重學生的選擇權,各語種只要有人選就必須開班,偏鄉或小校可採取遠距直播、跨校共學方式上課。教育部指出,台灣是一個多語言、多族群、多文化的社會,隨著全球化趨勢,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新住民,已是台灣社會的重要成員,因此才將新住民語納入課綱,讓新住民第二代有學習父母的母語機會。可以預期的是,警方一日不打算解決這個問題,類似傳言只會不斷出現

然而正如上文所述,警方發放的影片畫質不高,放大後錶面並不清晰,而且網上流傳照片從螢幕翻攝,相信這是誤以為影片在5時拍攝的原因。在Facebook[1]及「連登」LIHKG討論區[2]均有人截圖指手錶時間大約是5時左右,因此推論警方早就準備好讓示威者進入立法會,設局指責示威者暴力。影片除了詳細列出影片製作至上載的時間外,亦提供手錶照片,可見引起質疑的白色區域是計時用小時針︰ 香港警察Facebook影片截圖 影片中謝振中指相信有個別網上流傳的圖片曾被修改,質疑發放圖片者「居心何在」。7月1日的例子包括截查期間粗暴對待沙田區議員趙柱幫、黃學禮以及助理李志宏、仍然未有展示警員編號等。

2019-07-03後記︰ 本文刊出後,警隊於7月3日凌晨1時38分上載影片,反駁上述傳聞[10]。至於網上流傳的圖片是以相機拍攝螢幕得出,單憑有關照片指控影片在5時拍攝,明顯證據不足。

外媒:曾是情报一把手,“欧洲政坛新人”迪克·肖夫将接任荷兰首相

) 為了查證源頭,我先到警隊的Facebook專頁找出影片連結,再利用一些網上工具下載影片[5]截圖分析[6]。我認為這是在未有仔細考慮影像放大機制下的過敏反應,多於刻意造謠生事。至於引起這種「過敏反應」的原因,正是警隊根本缺乏公信力,一直拒絕承認6月12日使用過度武力,到了7月1日「速龍小隊」仍然穿上無編號制服執勤,等同縱容濫權,以致示威者及一般市民不認為警方會在立法會主動撤退,於是一旦有看似證據的資訊流出,便容易立即相信。(以下只討論影片中的手錶顯示時間是否5時,警隊有否設局、應否闖入立法會抗議等問題,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。

由於資訊不足,現時很難判斷實際上錶面顯示的時間為何,如果能夠找到手錶型號(跟錶面對比)或者警方能提供更高畫質的影片,相信能更容易知道警方有否「預知未來」。這個「未來報告」爭議只屬今次闖入立法會的一段小插曲,希望在此爭議告一段落後,各位讀者能夠關注更重要的議題,例如林鄭月娥政府尚未正面回應市民多項訴求、警方及保安局持續縱容警察濫權[9]及不受監察等問題。可以預期的是,警方一日不打算解決這個問題,類似傳言只會不斷出現。我使用GIMP 2.8.22來放大圖片,GIMP提供3種插值演算法[7],連同左上不作插值運算的選項,總共可得出4個結果[8]。

上網搜尋「Facebook影片下載」可以找到不少,我今次使用的是 https://mydowndown.com/。有關圖片如下(此為放上Reddit的版本[3])︰ 今日下午4時左右,香港電台引述警方回應指有關片段並非預先錄製,而是在晚上10時02分至12分製作後隨即上載。

外媒:曾是情报一把手,“欧洲政坛新人”迪克·肖夫将接任荷兰首相

香港電台視像新聞Facebook專頁帖文。Facebook專頁「唐生大地震」截圖(按版面截圖應來自LIHKG討論區帖文,但用上「加密模式」以致未能搜尋到原帖連結)。

雖然未能完全排除警方在5時拍攝影片的可能,考慮到警方有充分時間拍攝,目前的合理推斷是警方在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後拍攝影片,然而上載影片不夠「高清」,加上警隊公信力不足,導致今次備受網民質疑。分別是右上的Linear、左下的Cubic及右下的Sinc (Lanczos3)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錶面右方有像是時針的白色區域,也許符合警方10時左右錄製的說法——但由於影片拍攝時,手錶並非正面面向鏡頭,加上圖像模糊,很難判斷確實時間。我通常使用VLC多媒體播放器截圖,因為網絡上的影片播放工具(無論是YouTube抑或Facebook影片)較難準確選擇位置,先下載影片再使用播放器截圖能夠避免移動等造成的殘像,圖片質素較好。相關文章︰ 消息流傳得太多太快?四個避免「中伏」的小技巧 聽政府官員講了20次「暴力」,我想起這些暴力行為 向警方投訴警察使用暴力?——現有監警機制之不足 參考資料︰ 參見此則Facebook帖文。今次警方上載影片最高畫質是960×540像素,以下是其中一張影片截圖︰ 香港警察Facebook影片截圖 由於影片畫質不高,我嘗試放大手錶部分16倍︰ 用電腦放大圖片的時候,由於原本的像素不夠多,需要使用演算法計算出兩個像素之間的顏色,這個過程稱為插值(interpolation)

組織設立「地區反恐機構」(RATS)以推動情報交流和聯合軍演,嘗試有效控制跨境恐怖活動(包括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)。莫斯科盤算透過印度抗衡中國,但印巴問題或令上合的運作徒添風險,不無淪為紙老虎之慮,甚難藉此約束中國在中亞的圖謀。

心懷不滿的中國遂繞過上合,推出「絲綢之路經濟帶」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,以雙邊形式拉攏中亞國家。中亞五國為前蘇聯加盟國,由蘇聯劃分它們的邊界,當年斯大林故意種下種族矛盾的苗頭,防止各國坐大。

自蘇聯解體,俄國為促進區域一體化建立了不同的組織,當中有清晰分工,例如歐亞經濟聯盟推動經濟融合,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致力於軍事合作,上合組織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。北京深明俄中兩國對上合組織的期望相距甚遠,索性另闢蹊徑,推動「一帶一路」。

上合於2005年將觀察員身份授予巴基斯坦、伊朗和印度,此後它們陸續表態請求成為成員國。中國和中亞國家則持相反意見,前者印度的反華情緒感到不安,後者則擔心擴員後自身的影響力將進一步被邊緣化。文:王家豪(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助理)、羅金義(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) 上月中(2019年6月)上海合作組織(上合組織)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(Bishkek)舉行峰會,外媒比較關注反恐、區域安全和阿富汗局勢等議題,而華文傳媒則放眼於加強經貿合作的舉措。中亞合作組織於2002年成立,但欠缺能力消除彼此紛爭,最終由俄國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吸納。

不過,中亞五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,缺乏互信,鮮有組成區域性合作機構。中亞五國素來奉行「多向量外交」,避免一邊倒向個別大國,甚或能左右逢源,謀取更多利益。

今天俄國在中亞依然保留軍事存在,在區域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對中國而言,上合組織更是將經濟影響力伸展至中亞的途徑。

此外,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、烏茲別克與塔吉克、吉爾吉斯與塔吉克之間都有領土爭議,隨時觸發軍事衝突。多年來中國提議建立上合的開發銀行和自由貿易區,俄國始終無動於衷——俄方是擔憂財雄勢大的中國將在開發銀行佔據主導角色,而自貿區也可能會拖垮本地市場。

因此,中國在中亞的經濟擴張肯定受到俄國制肘。面對中國的經濟擴張,中亞國家如何自處? 對於引入中國資本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經貿多元化,它們當然歡迎,對「一帶一路」也感興趣。哈薩克與烏茲別克對中亞的領導地位爭持不下,前者憑藉豐富天然資源成為區內最佳經濟體,後者則擁有強大軍事力量和最多人口。組織於2010年訂立新成員國的準則,包括地處於歐亞地區、與上合國家有密切外交和經貿往來、擁有觀察員身份和不受聯合國制裁等。

莫斯科亦可以操弄中亞地區潛在的「恐中症」,遏止中國的影響力。過去十年,中國更取代俄國成為中亞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。

例如,哈薩克的自我定位是歐亞橋樑,既參與歐亞盟,又支持意念相近的「一帶一路」。俄中在上合組織推動不同議程,前者側重操作政治和意識形態話語權,後者則熱衷於經濟合作。

例如近年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分別爆發大規模反華示威,而新疆的「再教育營」也進一步打擊中國的形象。其實,中資在中亞的經濟地位早於金融海嘯後開始建立,2009年單方面設立100億美元的反危機穩定基金,協助上合組織成員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。

有话要说...

最新文章